影响滇金丝猴栖息地和种群动态研究结果发布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项目“物种多样性信息平台”课题组在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滇金丝猴栖息地和种群动态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分析了滇金丝猴种群现状与威胁因素,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该物种栖息地和种群动态的影响作用,预测了今后发展态势并提出保护措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保护生物学领域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和PeerJ上。

从全球来看,人为活动和人为产生的气候变化导致物种栖息地丧失和退化,27%的哺乳动物受到威胁,在中国,27种灵长类动物中的80%受到威胁,它们处在易危、濒危或者极度濒危的状态。本研究通过构建模型预测了在未来气候情景和不同的人为干扰下对我国滇金丝猴的分布和生存的影响,探讨了栖息地破碎化如何影响该物种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分布,为有效保护滇金丝猴提供了依据。

研究发现,基于MAXENT模型在6种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分析和预测,发现滇金丝猴适宜栖息地从2000-2050年将减少了8%-22.4%,表明采集森林产品和放牧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栖息地缩小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在模拟非人灵长类濒危物种分布时应考虑人为活动、栖息地连通性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建议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手段首先要控制采集和放牧。

研究进一步发现,从1994至2016年,滇金丝猴种群数量由不足2000只增长到3000只左右。分析表明促使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区的建立,从而有效地阻止了外界的干扰。建议对于濒危物种的管理决策不应只关注其种群规模,还应考虑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而对于滇金丝猴的有效保护政策应优先保护某些特殊亚群,如应该着重考虑那些增长较慢、周围干扰严重、含有独特单倍型的亚群,同时建议有效的保护策略需要在连接度比较高的亚群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来确保个体之间的迁徙扩散和遗传交流。

论文信息:Zhao, X., Ren, B., Li, D., Xiang, Z., Garber, P. A., & Li, M. (2019). Effects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human disturbance o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Yunnan snub-nosed monkey from 1994 to 2016. PeerJ, 7. doi: 10.7717/peerj.6633,https://peerj.com/articles/6633/

论文信息:Zhao, X., Ren, B., Li, D., Garber, P. A., Zhu, P., Xiang, Z., … Li, M. (2019). Climate change, grazing, and collecting accelerate habitat contraction in an endangered primate.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31, 88–97. doi: 10.1016/j.biocon.2019.01.007,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6320718312217;

 

18.jpg19.jpg

滇金丝猴群从1994-2016年的分布和种群增长时空动态

Copyright © 2018 京ICP备05080539号-2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2011号 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100094 Email:casearth@radi.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