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aora Nivo Slider 3.x

“广目”专项“地球大数据支撑疫情应对”研讨会召开

面对突发的全球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如何利用地球大数据积极开展有关疫情监控、预测和趋势研判等研究工作,支撑国家宏观决策,是“广目”专项面临的新挑战和重要机遇。

4月17日和21日,“广目”专项召开两次应对疫情的专题研讨会议。会议主题分别为:“地球大数据支撑‘一带一路’疫情应对”、“地球大数据支撑全球疫情应对”。4月17日研讨会针对“一带一路”区域疫情防控及相关研究内容进行讨论,有30多位科研骨干参会;4月21日研讨会面向专项全体科研人员进行了地球大数据支撑全球疫情的相关议题征集,参会科研骨干有200多人。

两次会议讨论了地球大数据应对全球疫情的科学问题及应用方向,表明地球大数据是服务于疫情预警、预测以及防控的有效手段。作为新兴科学技术,地球大数据不但可以催生新的研究范式,更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有效信息,成为提高政府应急决策质量、打破信息壁垒的重要科技途径,极具发展潜力。

4月17日,“地球大数据支撑‘一带一路’疫情应对”研讨会上,10多位专家针对一带一路新冠疫情信息系统建设、疫情播报、环境监测、农情监测、地球健康学、武汉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思考、疫情期间的大气监测等话题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凝聚了以下研究方向:大区域变化监测及其中的科学规律研究、非洲的农情监测研究、邻国(特别是俄罗斯和印度)疫情的发展趋势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疫情对武汉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估、疫情对人类发展的思考等。

4月21日,“地球大数据支撑全球疫情应对”研讨会上,根据征集的主题先后有20位专家分别针对此次疫情对环境的影响、疫情扩散模型搭建、疫情相关地球大数据共享和可视化系统建设、疫情对未来的影响、对生态的影响以及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等议题做了报告。同时,分别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库研发最新进展及新冠疫情可视化系统,针对疫情密集区域进行基层组织动态监测、疫情传播模型、交通系统影响分析、生态环境风险预测,并对疫情后复工复产、社会经济与粮食生产等进行监测和评估。会议对以上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并建议针对疫情全球产业链、世界疫情走向、国家安全应对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制定精准防疫、主动应对疫情策略做出贡献。

会议总结环节,赵千钧副局长首先肯定了专项科研人员的所做的科研成果,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迎难而上,努力实现技术创新及突破,为国家解决“燃眉之急”,体现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鼓励专项研究人员放开眼界,着眼未来,争取为国家相关部门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起到关键作用。

专项负责人郭华东院士在会议总结中指出,疫情当前,作为中国科学院A类专项,“广目”专项需展现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和担当,各级任务参研人员应该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和自身优势,梳理我国迫切关注的实际问题,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与时俱进凝聚各方面的优势进行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为支撑政府决策科学化,保证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及全球性蔓延,专项2月份部署了应急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系列研讨会的适时召开,为应对“后疫情”时代科学研究的思考搭建了交流平台,为专项面向新的发展趋势,针对国家乃至人类的需求开展切实有效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提供了引导。

Copyright © 2018 京ICP备05080539号-2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2011号 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100094 Email:casearth@radi.ac.cn